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人_催眠诊所下篇无删减在线观看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_pr18九天狐正能量_国产精品短视频

天地圣苑官方網站 思憶集官方網站 天地圣苑專題 24小時服務:400-028-1999

天地圣苑登上成都本土最大的平面媒體《成都商報》

2011年5月24日

成都商報電子版 報道原文http://e.chengdu.cn/html/2011-05/24/content_237197.htm

成都商報電子版
今天我上報了

《母親葬禮上的泰迪熊》

一位30多歲的母親癌癥身亡,為了給她不滿10歲的一雙兒女留下更多關于媽媽的回憶和線索,人們把這位媽媽在去世前為兒女們求的平安符封存在一對可愛的泰迪熊里,泰迪熊滿身心形的補丁,代表著母親病中的傷痛以及對孩子們的愛。

在母親的葬禮上,收到一個紅布包裹的平安符和一個瞇眼傻笑的泰迪熊,孩子們心里的感受旁人很難體會。這對可愛的玩偶就此成為他們每晚抱著入睡的寶貝。

這樣的葬禮并非來自電影。在城北一家大型殯儀服務中心,就有這么一群大學生,從事著這樣的工作。從逝者身上挖掘故事和感人的線索,并呈現出一個難忘的葬禮。他們被稱為新一代“殯葬禮儀師”,這也是成都首支大學生殯葬禮儀隊。

他們臺前幕后一共15人,平均身高1.75米,學歷都在本科以上,大多還是今年的應屆大學畢業(yè)生。他們有的畢業(yè)于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有的來自西華大學、成都體育學院。他們來自不同的專業(yè),有學播音主持的,有學攝影攝像的,有學文學的,甚至還有學工業(yè)設計的。

有“業(yè)務”的時候,他們需要在短時間內和逝者的親屬交流,挖掘感人的故事,設計葬禮的流程,拍攝制作葬禮的光碟等。而沒有業(yè)務的時候,他們則要集體學習和設計策劃案例、練習殯葬儀式上的引導手勢和行禮方式。每一次鞠躬,他們都必須上半身彎曲到90度。

據這家殯儀服務中心的負責人介紹,這是今年3月才組建成功的全本科畢業(yè)生的禮儀團隊,而此前,類似的殯葬禮儀師大多由中年人擔任,“零星有大學生進入這個行業(yè),但大多也是從事管理崗位”。和傳統的殯葬禮儀師不同,引入大學生團隊,是為了引領一種新鮮的殯葬理念,希望借助這些青年人的智慧將更多感人的環(huán)節(jié)植入到告別儀式上。

天地圣苑 - 環(huán)境

天地圣苑環(huán)境

天地圣苑 - 禮儀服務

天地圣苑禮儀服務

有些逝者親屬只關注靈堂豪不豪華

據了解,現在殯儀館的儀式大多是先念祭文,然后大家一起敬禮就結束。祭文更是千篇一律。這支大學生殯葬禮儀隊則想引領新的潮流。

在前不久的一次告別會前,唐磊和幾個同事照例事先找到了逝者的親屬溝通,希望挖掘出一些線索,設計更為適合的流程和儀式。對方卻只關注靈堂看起來是否豪華、鮮花怎么擺放、花圈樣式如何等細節(jié)。對于唐磊關注的“到場觀禮的嘉賓有哪些?和逝者的關系?有哪些故事?”等細節(jié)問題,對方的回答是:“大概就那些人吧”、“記不起”、“說不清楚”。

幾番溝通不成后,大家最終選擇了一個笨辦法,一幫人早早到達現場,不停詢問現場觀禮嘉賓一些可能有用的細節(jié),再伺機應用到儀式中,“但效果顯然不夠理想”。

新聞背景 - 關于死亡文化

“打喪伙”這個詞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成都市民俗協會副會長、四川師范大學教授黃尚軍介紹說,最初“打喪伙”的意思是,出喪時,因為天黑,需要點個火把指路,意為“打喪火”。后來引申為“婦女在夫家非正常死亡后,娘家人為其不平,到婆家賴著不走。”因而有了“打喪伙”。

民俗專家袁庭棟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打喪伙”后來演變成成都人殯葬習俗的一種新形式,親戚朋友聚到一起,給逝者家屬遞上一個白紅包,然后到一邊聊天、打麻將。“這和葬禮承載的紀念、慰藉等作用實在相去甚遠”。

黃尚軍也表示,傳統殯葬觀念里的“追思”、“吊唁”、“教育”等元素已漸漸變弱甚至消失了。據其介紹,我國古代之所以為逝者寫祭文,就是讓生者想起先人的勞苦,學習先人的德行,傳承感情。我國死亡文化倡導的“慎終追遠”的情懷,在黃尚軍看來,早已丟掉了。而“人生告別會”有了一種回歸的味道。

成都商報記者 汪玲 攝影 王天志